如何利用区块链与 Web3 来重构传统电信行业?
撰文:Web3 小律
在全球数字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电信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下一代 5G 技术的推广落地为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前期投入压力,但是其业务收入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善,增值服务尚未实现有效突破,反而陷入到存量市场的搏杀之中。
从数据来看,美国上市的头部电信企业虽然收入较互联网巨头高出 50%,但盈利能力仅为后者的 30%。电信行业的利润率仅为互联网巨头的 20%,净收入也仅能维持在 5% 左右,市值更是仅为互联网公司的 30%。这一现状反映出投资者对电信行业重资产投入模式以及低增长潜力的信心严重不足。
电信行业也在不断变革。对于 15/16 年参与过虚拟运营商业务的人来说,电信运营商行业对民营的开放并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无论是存量搏杀还是深入产业,这并不是一个本质的变革方案。我们当时也探索过出海,与欧洲最大的虚拟运营商 Lebara Mobile 也尝试过合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推进下去。
现在反思,当初构建的 eSIM 全球漫游场景其实非常适合通过 Web3 的方式来实现,并在后续通过区块链价值传输网络促进增值服务。但是区块链以及 Web3 技术并未在那时兴起,否则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本文将基于目前传统电信行业的现状,来看区块链技术以及 Web3 运营模式对于现状的解决方案,并通过 Web3 去中心化电信运营商 Roam 的案例,来进一步探讨区块链与 Web3 对电信行业重构——将通信网络升级为价值交换网络,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传统电信运营商业务模式存在挑战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为核心,通过提供 1)电信连接服务、2)增值业务,以及 3)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盈利,并在技术迭代与市场变革中持续转型,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通信「连接 + 生态 + 服务」的三层架构。
基础通信服务仍是收入支柱,包括移动数据、家庭宽带、企业专线等传统业务。例如,5 G 套餐和千兆光纤的普及推动数据流量收入增长,但传统语音和短信收入因微信等 OTT 应用替代而大幅萎缩。为应对这一趋势,运营商通过捆绑销售(如「宽带 + IPTV + 智能家居」)提升用户黏性,中国移动的融合套餐用户渗透率已超 60%。与此同时,增值服务成为增长引擎,涵盖云服务、物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以物联网为例,全球运营商连接的智能设备已超 20 亿台,中国移动的云计算收入三年内增长 25 倍,显示出数字化转型的潜力。
成本结构上,运营商面临 1)重资产投入,与 2)精细化运营的双重压力。5 G 基站建设、频谱拍卖(如美国 C 波段拍卖耗资 810 亿美元)及数据中心投资推高资本开支,全球运营商年均投入超 3000 亿美元。为降低成本,行业普遍采用共建共享(如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合作 5 G 基站)、AI 节能技术(华为方案助中国联通节电 10%)以及网络虚拟化(Open RAN 节省 30% 设备成本)。然而,发展到现在的存量红海市场用户争夺成本居高不下,终端补贴和渠道佣金占营销费用过半,倒逼运营商转向数字化直销,App 订购套餐占比已超 60%。
分享链接: - 区块链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币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